查看: 15110|回复: 8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黍梦寻》——drama「花鎮の饗」乐评、考据、杂谈(5/5三楼补上相关资源下载,自然死,欲下从速)

13

主题

52

存在感

0

活跃日
 2 

实习生

发帖: 91
SOS币: 4820
注册: 2009-05-01
访问: 2013-04-27

楼主
发表于 2009/05/03 | 编辑

猜你喜欢: 山姬の花, drama, 花镇の飨~山蓝紫姫子の世界Ⅱdrama


(图多,请耐心等待~)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黍梦寻》

作者 / 图片编辑:Kroma


题记:
  有些东西,即使过了十多年依然能一次又一次地让人触动心弦,这就是经典。一个月前下载了「花鎮の饗」,一个月前认识了岩代太郎先生,一个月前恋上了盐泽兼人大神的声线。听完那部DRAMA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想写点什么,但一直拖着。懒是一回事,每当打开文档时脑袋里空空的也是一大原因。EQ爆发的时候IQ就瞬间为零了么?擦汗。
  本来单纯只想写一篇乐评的,但是关于「花鎮の饗」,在下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想说,纠结了半天终于决定写一篇杂谈,给喜欢「花鎮の饗」和岩代先生的同好们,另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花鎮の饗」知道岩代太郎。
  文稍微有点长,请耐心阅读,应该其中内容多少会对各位有所帮助。完毕,进入正题。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血玉髄の夜」和岩代太郎
  热爱rayfile(fs2you),我下载到的是72.9M大小的压缩包,分轨13曲转成MP3格式,附CD封面和目录。网上有很多帖子都热推这张专辑,有效资源却不怎么好找,两周前终于把它下完了,万岁!随后我在夜深人静的时,戴上立体声耳机细细品味这传说中岩代先生的上上之作……嗯,第一印象:音质不怎么理想。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血玉髄の夜~岩代太郎音楽集》
出品: EMIミュージック•ジャパン
発売日: 1996年11月27日
盤種: CD
唱片编号:TOCT-9616
官方网站:http://www.its-club.com/

  「血玉髄の夜」应该叫做「山蓝紫姫子の世界スペシャル 岩代太郎音楽集」,即从三张BL DRAMA(「金环蚀 山蓝紫姫子の世界」、「花镇の飨 山蓝紫姫子の世界 II」、「スタンレー•ホークの事件簿~葛藤~ 山蓝紫姫子の世界 III」)精选出几首配乐重新组合而成的一张专辑。
  当时我是冲着「葛藤」那部分曲目下载这张CD的,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了DRAMA「金环蚀」和「花鎮の饗」,感叹原来DRAMA是可以做成这个样子的!太美妙了~所以绝对不想错过岩代先生为「葛藤」编写的音乐。
  也许是期望值过高了,亦或是因为「葛藤」的配乐为北美风格,也可能是没听过原来的DRAMA,觉得「葛藤」的配乐稍稍有点……平心而论,「葛藤」那部分精选也是无可挑剔的,只是「金环蚀」和「花鎮の饗」的配乐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相对不大偏爱爵士风格的「葛藤」。
  给「血玉髄の夜」做个综合评价的话,我会打无限趋向于满分的分值。为什么不给满分呢?不是因为音质,相对DRAMA,这张CD的音质算很不错了,没拿正版的我没资格在这里谈音质。不给满分是期望岩代太郎先生能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先生的音乐创作事业尚未结束,若将十多年前的作品评为巅峰之作,那岂不是在说未来的作品在走下坡路?
  事实上我对岩代先生的作品并不太熟悉,得知先生其人,还是去年看吴宇森的电影《赤壁(上)》时注意到的。开篇亮主要演员字幕的那段背景音乐,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让人领略到什么叫耳目一新的感觉。得知这《赤壁》(两部)的原声是日本音乐家操刀,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我惊讶的是一个外国人却能将中国的“赤壁”用音乐演绎得如此到位、如此精彩。由优美的提琴瞬间画出了中国的锦绣江山,明亮短促的长号拉开了古战场高昂的铁幕,掺入了民乐元素的交响乐营造出了中国独有的磅礴气势,又在下一秒展示中国灵透婉约的美。那首《心•战》更是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岩代太郎。
  然而听着这张十多年前出产的「血玉髄の夜」,又是另一番滋味,它似乎记录了岩代太郎早期的作品风格。优雅的欧洲宫廷交响、空寂的扶桑丝竹音韵、潇洒的北美爵士风情,虽然三部DRAMA配乐风格大相径庭,但都明示了一个特点,即岩代先生对主流传统音乐的情怀。
  后来我又追了几首先生的代表作,毫无疑问岩代太郎是传统音乐出身的实力派作曲家。「血玉髄の夜」跟近年的作品相比,显得较为简单。选用乐器相对单一,谱曲也相对注重章法。或许按照现在的流行品味,听这张专辑听着有些不合拍。没关系,放松心情排除杂念,这样才是欣赏经典的正确方法。快餐式的生活已经使我们没有耐心肯花时间阅读完长长的文章,或者静静听完整首音乐。
  我坚信没有平庸的乐章只有平庸的听众,对待传统音乐需要静下心去感受,那么也就不存在任何一种平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这样。记得好像有网友这样评价「血玉髄の夜」,整张CD给人的感觉正如其名,沉静舒缓的曲调,隐隐舒张出一种血滴静静扩散的沉郁美感。评的妙极了!血滴……静静扩散的沉郁美感?可惜我脑海里只有墨滴静静扩散的样子。只好再度求助于网络大神。
雅虎翻译宝告诉我「血玉髄」是“滴血石”。(字典上没有)也不知道可不可信,(没搞错吧?不是鸡血石,是滴血石?)还真百度到了这么一块石头。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和其中文名一样毫无美感,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放弃。
  说道美感,我觉得岩代先生创作的所有曲子都有那种美感,没有特别之处,就是听上去很舒服的那种纯粹的美感。不过「血玉髄の夜」让我沉迷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曲调的美,更多的是在于那份华丽表象之下的痛楚。不是忧伤也不是压抑,是那种绝对的沉痛。
  这种痛来自于DRAMA本身。「血玉髄の夜」收录的音乐都是为DRAMA而生的,因此作为配乐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它们与作品主体的契合度。随着音乐的起伏,脑海中再现出了故事中的一幕幕场景。残酷的、彷徨的、激烈的、悲伤的情感过后,也无限放大了自己对音乐本身的感受。旗鼓相当的三部配乐,之所以我会死忠「金环蚀」和「花鎮の饗」原因就在于此。
  而在「金环蚀」和「花鎮の饗」中,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较为偏爱东方韵味的「花鎮の饗」。所以接下来,我将谈谈自己对「花鎮」的解读。

作曲家小贴士岩代太郎,1965年5月1日出生,东京艺学大徐音乐系作曲科首席毕业。1991年创作的《TO THE FARTHEST LAND THE WORLD》在丝路管弦乐团国际作曲比赛中得奖后,开始广泛活跃于电视、电影、动画、舞台剧等各领域。2000年在NHK大河连续剧《葵德川三代》中披露精湛的创作技巧后,被公认为是年轻实力派音乐人。2003年为韩国卖座电影《杀人回忆》配乐。最优秀奖,演奏此曲的指挥家和新日本フィルハーモー乐团也获得最优秀奖,此作品永久收藏於东京艺术大学的资料馆 之後朝多元方向发展,担任了电视,电影和动画的配乐,或是音乐的制作人。是一位非常活跃的音乐人。


「花鎮の饗」与「能」

  和「長恨歌」、「金环蚀」、「玫瑰人生」不同,「花鎮の饗」是我唯一一部没有拜读过(山蓝紫姬子)原著的DRAMA。草草浏览了一下DRAMA翻译,觉得剧情相当不错,于是上网淘TXT原著。当时还很纳闷为什么怎么找也找不到《花鎮の饗》这本书呢。后来才知道,DRAMA「花鎮の饗」取材改编自山蓝《花夜叉》的同名第一章节。关于书,山蓝老师已经出了一个系列:《花夜叉》、续篇《花鬼》和番外《花守》。好像国内高人们还没翻出完全版,翘首企盼中……
  没能读到《花夜叉》,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在听「花鎮の饗」的时候,脑海中没有反映出山蓝老师一贯强大的SM情节,也不知道今后的剧情将会如何发展。可以说,我对「花鎮の饗」的认知与感受纯粹建立在DRAMA的基础上,所以后面的相关乐评也仅仅作为DRAMA的配乐来谈感想。

  刚发现这部DRAMA的时候,我愣住了,「花鎮の饗」,这标题是什么意思?稍稍在网上搜了一下,看到有翻译《花镇之响》,霎时觉得更加云里雾里。不知道山蓝老师有没有对「花鎮の饗」这个标题做过解说,个人认为这四个字并不好理解。
  首先是「饗」。汉语里也有“饗”这个字,由“乡”、“郎”、“食”三个字组成。中文发音“xiang”,三声,是“飨”的繁体字。“饗”已经很形象地表达了它的意思:给入乡的客人食物。“飨”在字典中也正是这么解释: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
日汉字「饗」(きょぅ,音读)也是这个意思。一般「饗」不会单独出现,惯搭成词组「饗宴」(きょぅぇん,)使用。可惜没弄到BK,CD封面上的音标又小得无法识别,不过最后还是在日站上看到音标「花鎮の饗(はなしずめのうたげ)」。在日语字典上没有找到「うたげ」这个字,可能那是「饗」的训读或者古语吧,猜测。
  总之,「花鎮の饗」应该翻译为《花镇之飨》或者《花镇之宴》。上面提过有翻译翻成《花镇之响》,可能是把最后一个日汉字看成了“響”(“响”的繁体字)。这倒没什么,“飨”和“响”同音,就当通假吧。话说我下载的DRAMA压缩包上还打着“花镇の餮”,这个……勉强算同义吗?至于《花镇之乡》,我觉得这个翻译就太不靠谱了。
  《花镇之宴》可不是“在花镇开宴会”的意思。因为「花鎮」肯定不是一个地名。虽然不少日汉字的词义和中文词义相通,但「鎮」出现在日语里只能作为动词,念「ちん,音读」、「しずま(る),训读」,表“平息、平复(动乱)”或“(神等)坐镇、供奉着”的意思。最常见的词汇「鎮魂」,通常解释为“安魂”。和中文区别,「鎮」没有有“乡镇”的意思。
  那么「花鎮」又是什么呢?「花」会不会通「華」,指华丽?整部DRAMA的场景给我感觉是一直处在微暗的氛围中,唯一看到光亮的是在篠芙在台上跳舞的时候。仿佛只有那一刻的华丽,才是他活着的幸福。这样的话,「花鎮」指“华丽地平息”,太恶心了,难以接受。抓狂……再说「花鎮の饗」的「花鎮」明显是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事实证明,我又被日语雷了一回,「花鎮」念「はなしずめ」。(BT的日语)而「はなしずめ」是日本的一个专用词,日汉字写「鎮花」。雷吧?不要问我「花」读「はな」;「鎮」读「しずま」,为什么「はなしずめ」写出来就成了「鎮花」。
  插一句,和日语发音相似的我国吴越语系(像上海话)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魂灵”=“灵魂”、“欢喜”=“喜欢”、“地道”=“道地”、“闹热”=“热闹”、“乳腐”=“腐乳”,很多吴越方言写出来和标准普通话写出来的,往往意思相同却书写颠倒。是因为古代语言主要靠口口相传,当中有些传倒了却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了惯用语?
  回归主题。所谓「鎮花」,是日本一个非常有名的宗教祭祀活动。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日本民俗小贴士:日本的“镇花祭”属于四时祭,每年固定在三月(季春)举行(实践中也有在四月五月举行的)。此祭祀出典自《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崇神天皇时期的大物主神作祟引起疫病的传说。
官方说明原文:“「のどかな春のまつりの花しずめ風をさまれとなほ祈るらし」(新拾遺和歌集)の古歌で有名なこのお祭りは、本社と摂社狭井神社の両社で行われます。《大宝令》(701)には、国家の大祭として毎年必ず行うように定められ、国民の無病息災を祈願したことが記されています。このお祭りは別名「くすりまつり」とも言われています。”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镇花祭”始于日本平安时代,祈求无病消灾的祭祀活动。祭祀当天会有神轿巡游,还有童子游行和摘花女游行。在日本,相似的著名祈求祭祀还有「風神祭」、「三枝祭」、「鎮火祭」等。
  关于「鎮花祭」的由来,『令義解』(神祇令)提到:「大神狭井二祭也。在二春花飛散之時一。疫神分散而行。為二其鎮遏一。必有二此祭一。故曰二鎮花一。」
  说白了,「鎮花祭」就是弄弄春日飞散的花瓣,来象征镇压驱赶疫病的宗教活动。
  看到这里,「はなしずめ」写成「鎮花」也好「花鎮」也好,都是同一个含义:落花祈福。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有着浓重的日本传统宗教色彩。这也印证了那场名为「花鎮の饗」的闹剧本质,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把藤代篠芙彻彻底底献给观月流的目的。所以,「花鎮の饗」就是给“神灵”的供奉之宴吧。

  对观月流来讲这一出只是闹剧,那么「花鎮の饗」对藤代流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说这场悲剧带着宗教意味,是跟故事背景元素“能”有着很大关系。要理解「花鎮の饗」中的人物行为,应该多少先了解“能”这项文化。
  (关于日本的能乐,我只看过一出“狂言”,印象颇深。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欣赏欣赏“能”的公演。事实上“能乐”并不像传说的那样枯燥,若对她略知一二,即使听不懂在讲什么,也能发觉她的精湛和美,推荐啊!)
  能乐——是一种综合性的日本歌舞戏剧艺术。包括面具、服装、道具、台词、动作、舞蹈表演、谣曲(声乐)、哚子(器乐)等多种因素。“能”即有情节的艺能,源自“猿乐”,由8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散乐(杂技和魔术伴奏音乐)演变而来。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与“狂言”两项,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能乐的演出,包括剧目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都要按照严格的规矩进行。每次演出都要上演五出能,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型的能,按照这五出能的主角的类型划分,为“神”、“男”、“女”、“狂”、“鬼”五种。演出的顺序是第一场称作“胁能”,第二场称为“二番目”,第三场称为“三番目”,第四场称为“四番目”,第五场即结束曲称为“尾能”或者“切能”,这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五番立”。在这五出能之间,还要插演四出狂言。“五番立”的基本结构即为“序、破、急”。(“破”分立为三段,故成五番。)
  (题外话:EVA新剧场版的名字《序》、《破》正用了能乐的规范结构“序、破、急”。 序段是交代剧情,在让观众充分产生了期待情绪之后,开始破段,剧情就这样展开了……之后了解到过去种种事情后,进入急段,节奏逐渐紧张,进入高潮。原为人不知的故事讲完之后,主角再一次退场,全剧结束。如此看来,《序》交代背景,也就是TV版大回顾,接下来的《破》就是引起悬念正式展开剧情了(新主题+炒冷饭)。至于新剧场版的第三篇,应该不是《急》,如果是“急”来命名的话,就意味着“剧终”了。庵野大叔会轻易结束“EVA圈钱补完计划”吗?)
  能乐沿用了日本典型的古典舞蹈,因其神秘为上流社会所钟爱,有人称它为幽灵的艺术,展现人鬼之间的对话
  能乐的表演,分直面(不戴面具)和带面具两种。通常只有主角戴面具。演青年女性戴小面,翁面是演老头时戴的,还有鬼神面。看过《花夜叉》的部分翻译中有提到篠芙冷漠地随意将般若面具丢下,般若(中文念bo一音、re三音)面具指的是“能”表演时用的女鬼面具。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能乐小贴士:“般若”的形象一般指女性因为怨恨或悲伤到达极致,变成了蛇的形体。
原文:女性の怨み、悲しみが究極に到ると蛇体に変じるということのようです。
  该面具属于「異相女体」,(其他面具浏览请点这里)能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兼有“悲哀与微笑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眉眼却如泣如诉;有的能面看似悲伤,嘴角却漾出一丝平和的笑意。悲喜兼备的能面扩大了能乐师的表演空间。为了表现神鬼世界,演员通过面具进行虚拟表演,用手掩面表示伤心落泪,或将面稍向下以示伤感。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另外,能乐的面具是很宝贵的,市面上没有买卖。所以明煌才特别紧张那般若面具,在它即将触地前冲过去小心接住。反观篠芙噗之以鼻的态度完全不同。也许是那张面具他已经戴了太久,就不在意了。也许是他早已看透了这些,没有了那种憧憬,没有了那份心。
  能乐多表示神和人的灵魂,所以大量使用假面具。假面具以无表情者居多。据说这也是能乐的一种特点。即使不使用假面具,能乐演员表面也很少流露喜、怒、哀、乐的表情。可以说能乐不同于其他剧种,其主要目的不在于通过剧情的发展赢得观众,而是通过舞台再现美的意识,并用这种特殊的美感赢得观众。在舞台上哭和笑直接破坏了美感的流露,所以能乐忌讳演技上感情的大起大落。能乐强调“闲寂”、“冷默”的美即一种枯淡的美。恰恰在篠芙身上就能看到这种美。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在作品中不多描述,也能叫人很容易起联想,作为出类拔萃的能乐表演者的篠芙,其特有的气质和神韵。能乐的美即是篠芙的美,篠芙的美也是能乐的美。此外用“能”作为背景的「花鎮の饗」,一方面呼应了题目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也含沙射影了悲剧的导向。(当然,山蓝老师的作品不管什么题材都是BE,虐。)
  最后,关于能乐的一些现实情况,这里也不得不略作介绍。
  能乐曾是日本武士阶层的式乐,直到今天它仍得到原武士阶层的支持。在日本,真正对能乐感兴趣的人不多。经常上演能乐的只有东京的观世会馆和水道桥的能乐堂。目前日本能乐师的生活仅靠舞台表演是不足以维持的。许多人兼任师傅,传授谣,这样一来,担任能乐主角的人收入十分可观。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在东京国立能乐堂定期上演不同的剧目,观看一场能剧的票价范围在2,500日元~4,500日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60元~300元。
  能乐师最推崇的还是在室外表演。他们认为月色、鸟啼、虫鸣和风声,无不为能乐增添灵动的气息。特别是对于“幽玄的艺术”而言,自然界是最好的舞台。如果在室内,演员不能自己翻动衣袖整理飘带,而在室外,裙带当风,自有一番飘逸之感。京都等地大力推广“薪能”。所谓薪能,就是在京都平安神宫等地的舞台四周点上火盆,能乐师在火光与夜色之间尽情演绎鬼神的故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邯鄲」空叹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山藍紫姫子「花鎮の饗/山藍紫姫子の世界II」
出品:EMIミュージック•ジャパン
発売日: 1995年7月26日
盤種: CDアルバム

  非常喜欢这张DRAMA的封面。浓重华丽的感觉很适合山蓝老师的风格。仔细看,画的空间立体感很强,尤其是折扇那块,似乎要从画纸中伸出来的感觉。不知BK里有没有明示或者暗示,(没有BK的痛苦……)个人认为拿着般若面具的那位就是明煌。处心积虑终于成为了藤代的师家,成为了藤代流舞台上的主角,明煌换上了哥哥篠夫的穿戴,手拿高贵华美的折扇。半裸的姿态揭示着台幕后的荒*黑暗,般若的厉角划破了他左胸的肌肤,只是细微的血滴,我看到了明煌的心在淌血。其实摘不摘那张面具已经无所谓了,怨恨与悲痛的气息,此刻已经分不清到底来自面具还是明煌本身。看到这张封面,我总是感到心中隐隐地阵痛。从DRAMA开始和最后的段子中能够清晰地感知明煌是憧憬是爱着篠夫的,天真的野心和虚幻的美梦之下,最终的结果却是他亲手把篠夫推向更远更高的地方。如同献祭时的情形,明煌手执折扇呈着哥哥篠夫的头颅,敬奉给神灵,敬献给了观月流。
  华丽、凄美、绝望、沉重……我知道给这幅充满寓意的封面冠上再多的形容都无法完完整整诠释殆尽。唯有心去体味就够了。
  原谅我老是爱插话,真的很感激盐泽兼人先生完美地演艺了篠夫这个角色。谢谢!(抹泪,鞠躬)

  和「血玉髄の夜」一样,DRAMA「花鎮の饗」已经「廃盤」(停止生产)。该剧第2、4、7、9、11首为纯配乐。「血玉髄の夜」正收录了其中的前四首作为CD的5-8曲。
「花鎮の饗」目录如下:
1.DRAMA1「人の心の奥深く、鬼篭れりというはまことか」
2.二人静~花鎮の饗プロローグ~
3.DRAMA2「定めなき世の中々に、憂きことや頼みなるらん」
4.仮面の墓碑銘~明煌のテーマ~
5.DRAMA3「月は一つ、影は二つ」
6.DRAMA4「思ひ返せばいにしへも、恋しくもなし」
7.仮面の彷徨~篠夫のテーマ~
8.DRAMA5「散る花、実る花、因果の花」
9.邯鄲~花鎮の饗エピローグ~
10.DRAMA6「皆、狂をもて終わらざるは無し」
11.邯鄲~アナザーバージョン~

(PS:因为随便百度或者狗狗一下就能找到提供试听的站点,所以我就不上传音频拉点击率了。没听过的请麻烦动动指头搜索吧。)


曲五:二人静~花鎮の饗プロローグ~
(汉译:二人静~花鎮の饗 序~)

  看着名字差点以为是姬神先生的作品,因为电脑里至今还留着先生的一曲「一人静」。那时还很天真地以为“一人静”就是表达“独自沉思”的意境。实际上,「二人静/一人静」是能乐中非常出名的剧目。
能乐小贴士:「二人静(ふたりしずか)」。该剧讲述的是源义经的爱妾静御前(御前,古时对贵妇人的称呼,后来称呼白拍子艺人的时候也用这个词。)的魂魄不能超度,后来遇到了新年被派去采摘若菜供奉神明的巫女(菜摘女)。静向菜摘女说:“若你返回吉野,请怜悯我的罪孽,念经为我超度。”随后隐去。巫女向神官报告这个事情,突然,巫女的声音改变,原来是被静的亡灵附身。静回答了神官的询问,亮明了身份,并请求盛装舞蹈一回。神官取来服装,静的魂魄和巫女同时起舞,静在舞蹈中抒发了和源义经分别后的种种悲情,最后像落花一样消散去
  之前介绍“能”的时候,有提到“五番立”。 第一场“胁能”上演的是从寺院神社祭祀用的神事能转化而来带有祝贺性质的能乐,也叫“神能物”。一般的形式是由神灵在乡人或神官面前显灵,表演舞蹈。第二场能即“二番目能”,主角为男性,又叫“修罗能”,由因阵亡而堕入修罗道的武将,经过僧侣的超度,重新出现,叙述自己激战的情景,不胜今昔之感,最后醒悟人世无常,最好的解脱之道就是皈依佛法,往生净土。带有浓烈的佛家说教的气息。第三场能即“三番目能”,主角为女性,因扮演这种角色的男演员必须戴假发的缘故。因此也叫「鬘能(かずらのう)」,即假发戏。多半是平安时代的女性显灵,感叹情侣、夫妇、*间的悲欢离合,表演优美的舞蹈,是五场能中,最抒情,最具幽玄情趣的美妙舞曲。「二人静」属于“三番目能”。第四场能即“四番目能”,分类比较复杂,因而也叫“杂能”。表演的有“现在物”、“狂乱物”、“执心物”。“尾能”(切能)是节目表演的最后曲目,多以鬼怪动物为主角,因此也叫“鬼畜能”,表演类似“舞动”、“早舞”、“狮子舞”或者“乱”等动作非常活泼的舞蹈,非常的热闹。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说明:吉野勝手明神の正月七日の神事のために、若菜を摘みに出た乙女。
  怪しげな女に一日経供養を頼まれたと、宮人に告げるうち狂乱状態になる。憑き物の正体を尋ねると静御前と答え、蔵に納められていた静御前の装束の柄を言い当てる。乙女がこれを着て舞い始めると静の亡霊も現れて共に舞い、重ねて弔いを頼む。
  据说「二人静」表演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演女性时所戴的的小面木制面具上只有狭小的孔洞,视线相当不便。又要两名能乐师如影子般动作一致分毫不差。能表演「二人静」,可见表演者们的能力之高。
相关原文:「能面を掛けた二人があたかも寄り添う影のように、ピッタリと舞わねばならない、難曲です。」
「二人静」也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在我国被叫做及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四块瓦、四叶细辛、四叶对,作为一味中药,主治:活血,镇痛,杀虫。生于山坡林下、山谷溪边、林缘阴湿地。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日本百科站:「フタリシズカの名は「二人靜(ふたりしずか)」の意味で、花が咲いている様子を、源義経の恋人である靜御前(しずかごぜん)と寄り添う菜摘み女の亡霊が、同じ装束で舞をまっている姿に見立てて名づけられたという。」
大意:由于花开时的形态,非常像同装同舞的静(魂魄)和摘菜巫女,故命之为“二人静”。
  讽刺的是,传达爱意永不分离的舞蹈在「花鎮の饗」中,成了藤代兄弟争夺地位的剧目。优美的动作还有无表情的面具下,挑衅、蔑视、仰慕、憎恨,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一切都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就像「二人静」的乐感一样。
  把全剧高潮部分的「二人静」作为「花鎮の饗」的序章,稍稍有些意外。不过亮点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到非常行之有效。在听DRAMA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完全全被这曲「二人静」所俘获。
  「二人静」整首曲子由串铃、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日本筝、鼓几样乐器演奏,其中主旋律部分用日本筝、萨克斯、小提琴担当。最出彩的部分莫属日本筝和萨克斯的运用。
  我个人并不喜欢一贯散漫爵士的萨克斯出现在东方题材的音乐中,不过「花鎮の饗」相关的几曲例外。并非纯真地吹奏,而是异常轻柔,听上去绵长飘渺偶尔又带着它材质特有的金属亮丽。萨克斯在「二人静」中的实际效果比较鲜明,即使在合奏的时候也很容易凸现出来,再加之其吹奏的是独立的音部,所以在整部乐章中感觉似在独语,有些寂寞悲凉。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乐器能在这里代替萨克斯,实在钦佩岩代先生能将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完美地融入到东方曲调中来。
  主旋律的另一边是我所钟爱的日本筝。可以说「二人静」的主旋律就是日本筝撑起来的,比起萨克斯的幽幽独语,日本筝则生动地再现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氛围。因为在下平日也搞搞业余民乐琵琶、古琴的演奏,所以对中国民乐和东方音乐比较熟悉。说实在的,在下听过的近代日本筝乐曲十有八九都是比较明快的主题,演奏技法精湛漂亮且动听。要么就是传统曲目,总体听上去都差不多。后者千篇一律除非个别曲子,在下是不会想再去听第二遍的,而前者似乎过于追求技巧拟法神韵,不自觉地淡化日本筝自身的特色。这首「二人静」却不一样。
  作为主旋律中流砥柱,日本筝演奏在这里势必不能太复杂,故多用四分音符稳住整体节拍快慢。恰恰是这慢而简单设定,外加一顿一挫的音路,使得日本筝的味道得到了充分展现。日本筝的音色不如中国古筝那般婉韵灵透,日本筝听上去薄而钢。每个音都如烟火般稍纵即逝,触弦弹拨声声干脆似微微遗留了武士道的严律硬派。(起初唐琴传入日本非做娱乐消遣而学,而是修身自律之用。)「二人静」的舒缓,给日本筝每个触弦发音留出了空间,也给每个乐句表达情感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从直观的清冷和凄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此曲中日本传统文化散发出来的气质。
  个人觉得「二人静」可以分成以下几段,:引子(0’04’’)、主题-筝弦协奏(0’38’’)、萨克斯小过渡(1’26’’)、提琴过渡(1’30’’)萨克斯加入(1’45’’)、回归主题筝乐(2’04’’)萨克斯加入(2’36’’)、主题强调-筝萨克斯合奏(3’12’’)、尾声(4’01)。下载的版本不一样,可能导致时间点划归有些误差,见谅。每次进段是都有明显的气口和收尾小节作为过渡,谱子编写可谓非常工整。同样,一放一收下,给人呈长叹息的感觉。而强调部分加入了沉闷的大鼓,增添了沉重感。
  提琴伴奏部分其实在「二人静」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往往弓弦乐的抒情很容易营造悲叹调,但是这曲没把它放在主题中,反而一直在进行小节反复。基本属于伴奏的音乐小节都会重复一次再进入下一个小节。起初以为岩代先生想模拟出叹息的感觉,单单侧听提琴部分,一再重复进行稍稍有点郁闷和疲累。后来才发现,每音节重复为二,不正是「二人静」的主题吗?这曲要表达的意境,就好像电视剪辑那样,虽然“二人静”是动作一致的双人舞,我在欣赏的时候却是先看到篠夫舞扇,再是明煌也做了相同的动作,有那么一种特意的时间后置效果。或许这样的错开也正传达了在篠夫身后,明煌亦步亦趋时憧憬的心情吧。
  再次按下开始键,闭上眼睛,听着远方依稀的鸟语和铃铛,由钢琴点出舒缓清新的空气,用上扬的萨克斯筑成的石阶,仿佛已置身于那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自然中。随着筝的响起,我依稀看到了前方藤代流的舞台上,那两位姿态优雅的能乐师。平和而凄美,那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二人静,没有一丝杂质的纯净。鼓声缓慢而沉重,我才意识到这二人静只存在于梦境之中。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还真找到了曲子开头部分的想象画面的类似写真,拖来供大家参考。)


曲六:仮面の墓碑銘~明煌のテーマ~
(汉译:面具的墓志铭~明煌的主题)

  很美的一首小提琴配乐。用钢琴简单地做了伴奏,还有一点点电吉他。时不时会出现类似和式庭院特有的流水竹筒敲击岩石的声音,应该是木鱼做了现场特效处理获得的结果吧,猜想。比起「花鎮の饗」其他几首配乐,这首无论从曲调还是乐器选用处理都显得平平没有什么特色。而且其明亮的气氛和其他几首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刹那间还以为是别的什么的配乐。
  仔细听过数遍后,我才发现岩代先生这样编曲好像别有一番含义。
  一开始的钢琴做着压抑的定音,随后小提琴悠扬地响起。主旋律基本处在由高到低的音符走势,听上去有些抑郁,好像有千言万语就是说不出来的那种抑郁。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小提琴音调一路飚高,然后完全把音域打开。从2分钟左右开始基本处在明亮愉悦的高音区演奏,即使后面再度出现乐首的重复,听上去也没有之前的忧愁。如果没有木鱼的敲打,告诉我还身处和室之内,我不禁已随着小提琴的畅音一路向蔚蓝色的天空高飞。
  充满了光和希望,掺杂着懵懵懂懂的忧愁,这就是我对此曲的全部感受。「仮面の墓碑銘」描绘出的,就是这样一颗年轻的心。
  这首配乐出现在DRAMA2「定めなき世の中々に、憂きことや頼みなるらん」后,明煌在受到观月流的蛊惑决定不惜出卖自己来向篠夫挑战后的一段独立配乐。那时,他天真地以为用这种方法就能超越篠夫,就能夺回尊严。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已经清楚了台幕后的黑暗,所谓的真实。他天真地以为能受到神灵的眷顾,爬到梦想中的至高点。这样的心境,被岩代先生巧妙地编成了小提琴曲,剩下的就是听众们的无限遐想了。
  不知道明煌会不会认为「花鎮の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但如果以「花鎮の饗」作为他的人生转折点的话,这首对尚未真正陷入观月流污泥潭的明煌的写照,应该就是给他前半生的墓志铭。


曲七:仮面の彷徨~篠夫のテーマ~
(汉译:面具的彷徨~篠夫的主题~)

  如果上一曲的收尾是坚定的轻叹的话,这曲的收尾则是在无限未知中隐去,好像思绪被中断,意识渐渐回到现实的感觉。无序、混乱、无助与绝望,但愿一切只是梦境,可惜不是。
  没有根据只是直觉地认为,萨克斯的声音就是篠夫的声音,就好像上一曲明煌想表达的完全由小提琴代言一样。不过这首配乐是由钢琴和萨克斯配合演奏,旋律比重一半一半。相对与萨克斯的哀伤与起伏不定,钢琴则是一路跌跌撞撞,就仿佛当时篠夫的内心——乱!
  最爱这曲曲首部分。那十几秒钟的时间,我好像看到了篠芙在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时的样子。竹片无序擦碰的声音,模拟出滴嗒冷冰的雨点掩盖了远方微弱的萨克斯。那是记忆深处的声音,还是梦中的喃喃嗫嚅?清脆的钵盂,是谁在祈祷还是谁在诅咒?激烈的鼓点化作惊雷,惊起了本就难以平复的心。
  无法想象黑暗中惊醒的篠夫究竟在想什么,我只能跟随着萨克斯和钢琴的曲调。模拟风、雷还有水滴的声音时不时地会响起,提醒着自己正卧于外有庭院的和式房间,雨夜,很冷。
  「仮面の彷徨」听上去格外悲伤的彷徨,却还没有到绝望的境地。绝望的,只有我自己而已。


曲八:邯鄲~花鎮の饗エピローグ~
(汉译:邯郸~花鎮の饗 终~)

  看到「邯鄲」二字一时叫我犯闷了,邯郸不是中国一处地名吗?难道日本也有地方叫“邯郸”?查阅字典才知道日语「邯鄲」,实际上应该是「邯鄲のゆめ」(单单的「邯鄲」是指一种虫)。翻译成中文,为“邯郸之梦”、“黄粱一梦”的意思。
  黄粱梦,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个寓言: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道士借个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证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熟(见于唐沈既济《枕中记》)。原来「邯鄲」的典故出自这里,笑。另外它和“黍梦”为同义词。
  除了加入了响板之外,「邯鄲」选用的乐器和「二人静」相同。不过主旋律却和「仮面の彷徨」相近。仿佛某些害怕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不幸发生了的感觉。比起配乐,我觉得自己其实是被配乐的名字大大震撼到了。或许「邯鄲」才是「花鎮の饗」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终曲,「邯鄲」还是比较大气的。有那么一段惆怅,有那么些犹豫,又稍稍有些依依不舍的味道。正应了那句:万事只如空鸟迹,功名皆成幻境,唯叹黄粱梦短。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此图出处不详)

后记:
  这个那个一共说了一万多字啊,比我刚交的毕业论文好多得多,擦汗。非常感谢各位能把这篇《黍梦寻》读完,辛苦了!(鞠躬)
  对考据的部分,有补充或指正的同好,欢迎邮箱讨论。另外也欢迎转载,转载请看这里
部分文章或全文转载,请发送告知至我的邮箱即可。(考虑到有时不能及时做回复,所以同好转帖不用等我回复。只是那个只是一定要发邮件通知我啊!)告知内容包括:转载站点页连接,转载人ID,转载时间,全文转/部分转。
  转载/转用时请注意:在下的大名一定要有,文章题目不能改(但可以另加副标题),在下的联系方式(就是邮箱啦)不可忘加。
  关于照片,虽然不觉得会出现实体发布的情况,但涉及法律侵权问题,在下还是先一并说明。本文中照片、图片系为日站原创,在下已于每张图下标注了该图原站点及相关信息(个别除外)。如做出版或非本文引用/转用,请与图照原作者联系。
  因为个人还没有正式博客(以前有过,后来人家注销域名了,在下的心血全部赴之东水OTZ,就再也没建博客),所以部分转载或有需要的同好,请用这个临时的LOGO。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邮箱fuchouinkadsuki@yahoo.com.cn



[ 此贴被Kroma在2009-05-05 01:06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00(风行界)人品:1(风行界)

209

主题

707

存在感

223

活跃日
喵~离线 如风一般的法师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1楼
发表于 2009/05/03 | 编辑
写的好好,看了很想听一听 虽然不完全能听懂日语
话说懂日语的好处哇

13

主题

52

存在感

0

活跃日
 2 

实习生

2楼
发表于 2009/05/05 | 编辑

0

主题

121

存在感

23

活跃日
喵~离线 哦呵呵呵呵呵呵~~~~
 5 

SOS团二星级★★

3楼
发表于 2009/05/06 | 编辑
楼主说的那麽详细,不支持一下都不行啊!

2

主题

37

存在感

6

活跃日
 2 

实习生

4楼
发表于 2009/05/09 | 编辑
真的很好听啊……谢谢楼主了~

11

主题

114

存在感

20

活跃日
 5 

SOS团二星级★★

5楼
发表于 2009/05/16 | 编辑
好详细的乐评啊,现在听听的说,谢谢楼主分享

0

主题

34

存在感

0

活跃日
 2 

实习生

6楼
发表于 2009/05/21 | 编辑
好詳細的介紹啊,支持下,謝謝分享

0

主题

10

存在感

0

活跃日
 1 

参观生

7楼
发表于 2011/10/01 | 编辑
谢谢!说的很棒!补充了不少知识~

1

主题

10

存在感

0

活跃日
 1 

参观生

8楼
发表于 2012/03/07 | 编辑
好东东  楼主辛苦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15825(s) query 6,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